时间:2023-01-20 19:28:53 | 浏览:978
市场信息报11月16日讯(本报记者 李心旺 通讯员 高佳敏 赵彩霞 提供资料 闫冰)下烟村位于荫营镇东南部、郊区白泉工业园区内,东至上白泉村,西至上烟村。南至窑沟村,北至林里,全村总面积1.51平方千米,耕地1200余亩,有508余户,1400余人,大学以上学历的占人口总数的20%,流动人口2000余人。矿产以铝矾土为主,经支部书记李秀莲等村、支两委10几年的共同努力,引资山西河坡发电有限公司,华润燃气有限公司。阳泉金隅通达高温材料有限公司,阳泉新瑞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落地域内。2009年被评为山西省 “生态文明村”。
因古时炼铁,烟雾升腾,笼罩村庄,取名“烟村”,清末分为两村,西为上烟,东为下烟。
全村以梁、段,黄姓为主,梁、段,两姓人口居多。梁姓始祖梁思县,于明代中期由井陉迁此,今传18世,段姓今传至17世。
本村中旧有仙神庙,为无梁洞带前檐建筑,庙会为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村境地势低洼,地下水源丰富,有古井三眼,涝而不溢,旱而不枯,现有古槐三棵。
建筑风格:梁锁玉宅院,坐北朝南。为二进四合头宅院,正窑三眼,东西各有配窖两眼,二门外的前院东西各有窑洞一眼。高大的吞门口楼与南戚位连为一体。
坐西朝东,为“工”字型宅院。三眼正窑,月台宽敞,左右各有两眼配窑。吞门口楼内设有照壁。上有横脊兽头,中置有土地堂,外有磨砖对缝的影壁。
清代中期。有梁姓先人酷爱山西梆,农闲时节外出拜师学艺,回村后组织村人学戏唱戏,并成立戏班出村演出,直到21世纪久盛不衰,曾多次参加过市、区、乡镇的晋剧汇演,调演,获得多个奖项。
本村名人:梁晋平,(1915一1985)原名梁明文,字焕文。1937年入党,同王子华在荫营组织了抗日义勇军,1938年后,任平定抗日政府县长,县委书记。1940年,他带领群众筹粮筹款、支前抗战,有力地支持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晋察冀二地委宣传部长,解放后,出任省委党校副校长。粉碎“四人帮”后,任山西省财经学院副院长,省委宣传部顾问。
村党支部书记李秀莲,真正成熟干练的女人,身上有股韧劲,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有内涵,气质优雅,自爱自信,懂得体贴和关怀的女人。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女人的魅力不在年龄,尤其在一个气质女人身上,看见那种气定神闲的微笑,那种宠辱不惊的淡定,那种风过无痕的从容,一派熟女风范。
李秀莲书记告诉记者: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召开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政策的出台给下烟村带来了新的活动力,2018年3月支、村两委及时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全面谋划下烟村今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经“六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通过下烟村近三年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是“产业富村、科技强村、文化兴村、生态靓村”,围绕目标全面开展以下工作:
一、积极招商引资并与企业协商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企业入驻必须是高科技及环保达标企业。
二、大力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借助企业入驻及时安排运输、饭店及闲置土地荒地综合利用及开发。
三、2018年至今我村投资1000余万元进行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整治:1、投资300余万元铺设主、支污水管网5000余米并修建每小时处理3吨污水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一座。2、投资340余万元填埋村口垃圾沟一条并建设成及绿化、美化、亮化、健身为一体的休闲公园。3、投资40余万元修建公共浴室一座。4、投资80余万元进行全村粉刷及文化上墙。5、投资150余万元进行户厕改造。6、投资80余万元进行公厕改造。7、投资320万元进行环村公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
李书记带本报记者见到老村长李永胜,老村长高兴地说:原来一个人干一天挣工分,我们村算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也就是每月30块钱,现在我们村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李秀莲书记、梁志国村长,支村两委引进多家企业来村落户,村里安置了80%以上的剩余劳动力。村子富了,生活好了,厨房亮了,农村老旧茅房也变成城里的卫生间了!
李秀莲书记表示:工作不遗余力,没啥想法,就一个字“干”工作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打造生态文明、美丽富饶的下烟村,为造福下烟村子孙后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努力奋斗!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南宁也有这么美的小村庄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广西民宗委发布《关于拟命名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南宁这些小村庄上榜了。上林县下水源庄下水源常常被人们称为“山里的小布达拉宫”。从山的对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