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6:35:16 | 浏览:680
上海建设新城的历史已有20余年,从早期在金山、宝山实践的“工业造城、产业兴城”,到建设解决人口疏导问题的“一城九镇”,再到“上海2035”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发展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临港)5个综合性节点新城……新城建设在上海,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
然而随时间推移,留给人们有关新城的思考却越来越多,如何评估过往的建设成果?继续推进新城建设对上海有什么意义?下一步的新城建设之路该怎么走?
在近日由上海市奉贤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的“2019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奉贤新城实践案例展”上,不少多年研究新城发展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学界、规划学界专家,直面问题,给出颇具思考价值和建设性的解答。
发展十余年,新城吸引力为何还是不足?
新城,是一个相对于“老城”的概念,更确切地说,是相对于建设成熟的中心城区。新城发展起来,就能打破主城区城市单一中心的垄断,新城规模越来越大,就能形成“次中心”,从而最终让城市呈现“多中心”的样态格局。
然而怎么判断一个新城是否成为了“中心”?核心指标是“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的党委书记孙斌栋,柏林工大的规划博士,但近十余年来,他更多从经济地理的、政治学的角度研究新城建设。围绕新城对人的吸引力评估,他做过实证研究。
“我们在上海主城区和郊区新城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新城的吸引力还有所欠缺。其中68%的人不愿意去新城居住,77%的人不愿意去新城就业,比例都很高。”
上海建设新城多年,诸如松江、嘉定、奉贤等新城的建设已然非常成熟,为什么对全市的吸引力还显著不足?孙斌栋说,产业结构是关键。“我们调研发现,不愿意到新城就业的人中,32%的人认为新城的工作岗位还是太少。现在的新城,主要就业岗位来自制造业,这是产业结构决定的。”
有什么产业,就会有什么居民。新城如果只是单纯发展制造业,吸引的人群也会是单纯的劳动力。即便有再好的空间格局、配套设施、生态环境,不能提供和高素质人群相适应的劳动岗位,还是无法促成人的长居。
孙斌栋进一步认为,如果不考虑新城自身的产业多样性,单纯将新城作为一个舒适的居住地,那么接下来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交通。“交通解决了,不一定新城发展得好。但交通不解决,新城发展肯定艰难。”他建议,除了通过密织地铁、路网,来提升可达性外,还应考虑效率问题。“自从通了地铁5号线,从奉贤到上海任何地方都方便很多。但是时间上呢?从奉贤到人民广场,依然需要一个多小时,想吸引很多人来这里居住是很困难的。”必须把外围新城跟中心城区之间,以快速交通网络连接,例如建设经停站头更少的“城际轨交”,缩短到达时间,才能真正实现交通均等化,提升新城的吸引力。
“回归到根本,” 孙斌栋认为,新城发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是行政区划带来的“小镇”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典型空间模式,都是一个大的主中心,和许多对外缺乏影响力的小中心构成。甚至下到每个镇,都有自己的核心就业基地、工业产区。“导致的结果是,没有办法形成上规模、上等级的集群,资源不够聚焦。”他建议,未来新城建设要以人为中心,从市场经济角度出发,集中优势力量来完善新城功能和设施,“让新城真正具有中心的价值。”
松江新城。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加强大的新城?
新城,不论在上海,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都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空间载体。规划学界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职住平衡,考察的是某一个区域范围内,绝大部分的居民能否实现就近上班。这在过去、当下,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都是城市中较难实现的理想状态,但职住不平衡,直接导致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人流密集、生存成本高。
热岛效应,即人口集聚度越大,热岛效应越强,中心城温度就越高,从而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如果按单位小时的工资测算,中心城每天一小时的拥堵,会带来整个城市几十亿的损失。这些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都需要靠构建一个多中心的空间体系来解决。”孙斌栋说。足见未来新城建设的重要性。
国外已有一些理论和实践基础,能够给我们今天的新城建设带来指导性。目前来看,无论是传统上倡导多中心发展的欧洲,还是低密度郊区蔓延的美国,新城,成为他们当下殊途同归的选择。“ 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都在建设重要的新城,即城市副中心。”
随着多中心城市的建成,许多城市问题可以得到缓解。比如减少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郊区居民就近就业,能提高整个城市的交通效率。再如提升整个城市的人口承载力,有助于更多年轻人和创新创业人口留下来,为城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现在发展新城,对上海来讲颇具现实意义。”孙斌栋认为。近期看,上海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如果加大新城建设力度,带动新一轮发展,短期会给上海带来新的增长点。长期看,能够缓解上海已经面临的一些城市顽疾,最终导向一个更加适应人生活的美好城市。
才建起20年的新城,为何面临“更新”?
在当天的探讨中,这一议题激发了最多的观点碰撞:为什么现在要重新思考新城的发展方向?明明才建起20年的新城,为何已经面临“更新”?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田宝江认为,原因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用了三四十年高度浓缩地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路程,遗留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回过头来补课是必要的,新城面临更新是很自然的。
重新探讨新城未来,更深一层的原因是:人的改变。Wutopia Lab创始人、Let"s Talk创始人俞挺谈及他的主观感受:“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现在我们觉得陆家嘴空间利用有很多问题。但是上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上海人都在盼望陆家嘴的诞生。因为那时上海的人均居住面积是4平米,大家对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小街道、胡同、转角烟纸店充满了愤怒,就向往宽阔的马路和高高的楼。不过20年,20年前我们欢呼的东西现在却在想办法修正它。”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系主任章明不久前带着博士生进行范例研究,样本恰恰是陆家嘴。“我们要不断思考,陆家嘴这个新城,还有没有更新的切口。这并不是在否定过去。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在不同阶段,要给它注入不同的东西,就像人要在不同年龄阶段补充不同营养物质一样。”
但是新城该“补”什么?尚且没有定数。“这毕竟是一个全新的议题。以前我们只谈老城更新。”田宝江补充道,“新城更新,必须关注到,我们的发展逻辑变了。以前我们认为,企业来了,人就来了,城市就发展了。现在的逻辑是,要先留住人,才能引来企业,才能谈发展。”
未来新城建设中,必须回归的核心要义是“人”。 艾构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持建筑师陈嘉炜明确地提出,新城更新,就是要变得更好,更好地服务于人。“我在奉贤新城做了多年设计规划,从本质上体会到,不论新城的城市设计,还是老城的社区改造,都必须紧紧围绕人的活动和行为。是社会活动、经济活动、人文活动赋予了建筑——这些城市容器以生命。希望未来的新城建设中,能够通过注重城市空间的营造,来激发土地更大的实用价值和创新力。”
奉贤新城。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唐烨
在铜都社共议“税费E站”进社区专项工作。通讯员 供图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梓玮、程海红)为进一步奋进首善之区新征程,拓展基层社会治理功能,打造“精细化现代化”服务品质,黄石市下陆区税务局以社区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党建引领、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晓)5月2日,笔者走进黄州区路口镇,该镇党委书记张鄂介绍,路口镇作为“主城窗口”,按照“城乡融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承接中心城区的交通物流中心、商贸消费中心、文化旅游中心、教育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围绕白
核心提示马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认真学习借鉴徐州、扬州经验,在“转”字上下功夫,即思路要转换、工业要转型、生态要转绿、作风要转实。马村区委书记宗家桢。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贾蓝 摄“徐州、扬州两市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9月20日上午,由商丘市睢阳区人武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双拥”办主办,睢阳区文明办、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市新时代退役军人雷锋团、睢阳区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承办的2022年睢阳区退役军人返乡欢迎暨首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合肥1月25日电(陈浩)“把优势拼成胜势,把定位拼成地位。”在1月22日召开的铜陵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铜陵市委书记丁纯指出,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谱写“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建设新篇章,“奋力拼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广州是我国著名的“一线城市”,经济非常发达,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称为“北上广深”,而且广州旅游资源众多,每年都会有大量游客来到广州旅游。前段时间,我就和朋友来到了广州旅游,在这里发现了两个正在快速发展的
来源:阳泉日报荫营公社办公旧址、精美的雕花影壁、古老的民居院落……临近春节,位于郊区荫营镇上荫营社区的荫营古镇项目施工现场,那些定格在旧照片中的景象不少已经得以复原。“眼下,荫营古镇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红色文化展区、会议培训中心、特色
今年的3月5日是第57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南谯区文明办、共青团南谯区委以“践行雷锋精神 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启动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青年志愿者们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一项项志愿服务活动,犹如一朵朵文明之花,在
动能转换加速突破 内生动力有效激发襄都区:开创首善之区科创新城文化名城新局面“喜迎二十大·邢台新跨越”之襄都篇图↑居民在恒大城小区散步7月5日,邢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喜迎二十大 邢台新跨越”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襄都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党的十八大
撰文 | 李娜 韩双羽编辑 | 简佳编 者:5月7日,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孟玮就《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作出解读,提出5类县城发展路径,分别是“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