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浙江第三城大洗牌!嘉兴抱紧上海大腿,吹响了赶超温州的号角

2022-09-23 21:24:14 13073

摘要: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曾几何时,凭借“温州模式”的先发优势,温州一度成为浙江最闪耀的城市,与杭州和宁波组成浙江省内的“铁三角”。然而,2010年代以后,温州逐渐掉队,与杭州、宁波的差距逐渐拉大。更为糟糕的是,温州浙江第三城地位很...

文/城市情报社原创出品,欢迎关注!

曾几何时,凭借“温州模式”的先发优势,温州一度成为浙江最闪耀的城市,与杭州和宁波组成浙江省内的“铁三角”。

然而,2010年代以后,温州逐渐掉队,与杭州、宁波的差距逐渐拉大。

更为糟糕的是,温州浙江第三城地位很可能不保,嘉兴定下了力争2025年GDP破万亿的目标,挑战温州的意味十分明显。未来5年,嘉兴能否超越温州?


温州失去的10年

温州,地处浙南山区,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政策的放宽,胆大、敏锐的温州人看准了各地商品短缺的巨大需求,家家户户都做起了生意。

他们以家庭作坊为单位,生产衣服、皮鞋、打火机、纽扣等各类小商品,发往全国各地销售,创造了“小商品、大市场”的繁荣景象。

1984年,温州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1985年,解放日报刊登《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文章。

至此,“温州模式”被正式提出。出尽风头的温州,不仅成为当时浙江全省经济的风向标,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前来学习考察。

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温州人开始了“二次创业”。这一时期,温州的家庭工业逐步向现代企业转型,涌现出正泰、森马、奥康等一批本土龙头企业。

与此同时,温州人把“工厂+专业市场”的温州模式逐步向外克隆,温州村、温州城、温州街纷纷在全国各地和全球多地建立。

1978年-2004年,温州GDP平均年增速达到14.1%,位居浙江之首。2005年温州GDP位列全国城市第25位,迎来最高光的时刻。

然而,2008年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让温州的经济急转直下。2008年—2018年,温州经济增长不断下滑,GDP掉出了全国城市30名开外,失去了整整十年。

人口增量上,温州十年人口增长率为4.93%,是浙江人口增长第二慢的城市。

炒房,由盛转衰的开始

2000年代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敏锐的温州人再次嗅到了商机。这一次温州人不是将资本再投入到实体经济,而是热衷炒房。

2001年180多名温州人砸下5000万横扫上海楼市。两个月后,温州又一批炒房团携带8000万杀进上海楼市,坐等房价翻倍上涨。

此后10年里,温州炒房团的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城市,横扫了大半个中国楼市。2006年—2010年温州市区商品房从均价每平米8000元一路涨到近3.2万元,碾压北上广深,荣登全国房价最贵城市。

当时,温州顶级豪宅鹿城广场竟然炒到均价10万元,贵过上海豪宅“汤臣一品”。

在炒房最疯狂的时候,温州有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温州的房地产开发规模相当于江西一个省的总量。

然而,好景不长。2010随着“国十一条”等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楼市逐渐降温。2012年温州房价开启了36个月下跌记录,房子均价由2011年的每平33000元跌到了2015年的16976元,几近腰斩。

伴随着房价暴跌,温州民间借贷资金链开始断裂,许多炒房客血本无归。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企业倒闭和老板跑路。温州实体经济的花果瞬间凋零。


企业撤离,产业空心化

2010年8月,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就曾发布报告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和资金外流,致使温州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温州出现产业空心化除了与炒房有关,还有以下3点原因。

第一、温州是个普通的地级市,远离长三角核心区域,陆路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很多温州本土企业为了做大做强,纷纷将重心转移到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例如,美特斯邦威、均瑶、飞科、奔腾等这些温州本土成长起来的龙头企业,都无一例外地离开了温州。

第二、受“七分山二分田一分水”地形限制,温州平原面积非常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土地紧缺,工业地价格居高不下。

温州县级市瑞安2002年工业土地每亩价格达到了25万左右,价格远远超过上海郊区的地价,于是,在外省市极具诱惑力的“优惠政策”吸引下,温州不少中小企业主纷纷把目光投向既有土地资源又有优惠政策的浙北和沪苏地区。

第三、温州产业层次较为低端。温州早期以纽扣、服装、开关、皮鞋、打火机等小商品起家,拥有“中国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19个“国”字号产业。

如今,30年过去了,温州仍然没有摆脱“低小散”的产业结构,除了原有的几家大企业,也基本再没有诞生出新的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曾经叱咤风云的“温州模式”,也逐步成了历史名词。


摇摇欲坠的浙江第三城

温州目前的两个追兵分别是绍兴和嘉兴。绍兴2020年GDP6000.66亿,嘉兴以5509.52亿元紧随绍兴其后。不过,最先挑战温州的可能不是绍兴,而是嘉兴。

虽然嘉兴GDP落后温州1300多亿,但过去几年经济增速遥遥领先温州。

值得注意的是,嘉兴与温州都定下了2025年GDP破万亿的目标。嘉兴进击底气来自哪?

嘉兴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被浙江赋予“接轨上海”桥头堡的使命,区位优势明显、政策红利、发展潜力持续释放。

从产业结构来看,嘉兴二产占GDP比重保持在51.9%的水平,工业增加值达到2560.4亿元,而温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106.5亿元,不及嘉兴一半。

从上市企业数量上看,嘉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1家,在浙江省内仅次于杭州和宁波。从人均GDP来看,嘉兴2020年人均GDP为11.19万元,位列全省第5位。而温州人均GDP仅为7.1万元,在浙江省内排名倒数第3。

背靠大树好乘凉,随着时间推移,嘉兴无疑会承接到上海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转移和项目落地,从而,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温州也不是不可能。

你认为,嘉兴会超越温州吗?

城市情报社:专注城市经济领域,欢迎点赞关注!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